919
1140
7222
6671
8552
10465
近年來,金融機構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大對小微企業扶持力度系列工作部署,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快速增長。但不容忽視的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和受內外需下降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是近年來貸款風險暴露的主要領域。據統計,小企業的不良貸款率是其他企業的1倍,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是其他企業的4倍。監管部門透露,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的容忍度可以提高到5%,但從基層反饋的數據來看,2014年以來部分地區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已遠遠超過了容忍度。
一、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原因淺析
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的發生存在多樣性和復雜性,筆者深入基層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產能過剩和內外需下降帶來的風險目前,宏觀經濟下行,行業競爭激烈訂單減少,小企業資金成本、人工成本高漲,信貸規模緊縮融資難,稅負過重,這些對小微企業經營發展來講都是很大的挑戰。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和受內外需下降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低,盈利率不高,自有積累較少,抗風險能力差,受市場環境影響明顯。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特別是銷售淡季,存貨積壓嚴重,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給貸款造成一定的風險隱患。企業經營周轉出現困難初期某些企業主往往借用民間資金轉貸進行掩蓋,但資金鏈緊張后民間借貸風險逐漸向銀行體系傳遞。另外同行業企業的生產流通及上下游企業在某個區域相對集中,使銀行信貸資產區域性風險與行業風險具有一定的重合度。
(二) 小微企業自身的局限性小微企業良莠不齊,有些小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檔次低、低水平重復建設。同時,小微企業法人代表的素質、性格、個人行為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生存、發展或成敗。多數小微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缺陷,經營方式不夠穩健,對外擔保決策大多屬于法人代表哥們義氣,經營業績不佳和不加以研究的對外擔保最終導致公司出現風險。筆者在調查中發現部分企業主近年來甚至有赴境外豪賭現象,某些信貸人員在貸前對借款企業主品質背景審查不夠充分,貸后管理更是流于形式,留下了風險隱患。
(三) 擔保類貸款的風險
(1) 擔保機構信用風險
大多小微企業缺乏抵押物,因此一般都樂于和擔保公司合作,這樣一來,導致小微企業貸款過度依賴擔保機構。但由于國內信用擔保公司整體規模較小、出資比較分散、監管制度也不夠健全等諸多原因,商業銀行與信用擔保公司的合作業務面臨著一些風險。銀行對擔保公司與小企業處于信息不對稱狀態,銀行很難完全掌握客戶真實信息,其資金鏈斷裂之時風險立即完全暴露。
(2) 擔保圈貸款風險
近年來,銀行采取內部制度控制的方式有效扼制了傳統上的互保現象,但企業將互保形式轉為連環擔保,即甲為乙擔保,乙為丙擔保,丙為丁擔保……這樣在一定區域內就形成了擔保圈,連環擔保極易引發不同程度的擔保圈系統性風險。擔保圈貸款問題形成情況比較復雜、涉及面廣、區域之間差異較大,部分客戶群體問題突出。目前,各商業銀行對擔保圈貸款的管理在日常管理流程中未能有所體現。
(四) 銀行信貸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值得反思
(1)各種考核倒逼小微貸款的發放帶來不少隱患商業銀行面臨考核的困境,出于業務拓展的需要,業務網點遍地開花,業務競爭非常激烈。在相關利益驅動機制下,為了業務指標的完成,某些銀行信貸業務員甚至為中小微企業違規發放貸款,授信額度超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需求的過度授信現象并不鮮見,得到貸款支持的企業主往往盲目擴張或將貸款挪作他用。
(2)單從產品設計來看,銀行現有信貸產品是比較完美的,但實際工作中多個環節客戶經理及相關人員無法做到產品設計時的要求; 信息不對稱問題尤為突出。比如需由信貸客戶經理進行貿易背景真實性核查,同時隨時監控客戶銷售款、應收賬款回籠情況,但在實際工作中,虛構貿易背景、開立的回款專用賬戶被繞開入賬的情況時有發生。
(3)傳統貸款還款模式下貸款到期必須先還后貸,這就給小微企業帶來還款時點資金周轉壓力忽然增大的問題。部分借款期限和經營資金回籠周期不一致的小微企業無奈之中求助于地下錢莊、高利貸等非法金融活動,籌措資金度過還款時點這個難關,大大增加了小微企業的財務成本。甚至有些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企業還款時點資金周轉壓力大的機會介紹非法金融活動從中牟利,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非法金融活動存在的需求,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給小企業經營資金的周轉帶來風險隱患。
(五)互聯網金融風險控制能力較低近年來,P2P 網貸平臺各種模式競相發展,開辟了小微企業融資的新渠道,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問題似乎有望得到緩解。但互聯網金融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許多在 P2P 平臺上申請貸款的企業都是不符合銀行對借款人的資質要求的,其利潤率也無法覆蓋在網貸平臺融資的高額成本。而且 P2P 平臺大多風控體系與能力不如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所以壞賬風險比較大。截至 2014 年11月底,網貸行業運營平臺達到 1540 家,貸款余額達 896.41億元,目前已發生多起 P2P 網貸平臺實際控制人詐騙、跑路事件,問題平臺達到 257 家。
二、化解信貸風險對策與建議
本著“減額、緩釋、化解”的基本思路,信貸人員應保持與借款人、擔保單位、當地政府和其他債權銀行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從以下幾個方面穩妥有序地推進化解信貸風險工作:
(一) 督促借款企業向政府及主要股東尋求財務援助,加大力度與下游客戶協商,務求盡快收回應收款項。在企業具備還貸能力時,應壓縮授信風險敞口,提前收回貸款。同時銀行要密切關注政府的態度和動作,確保政府的態度一致性和連續性; 密切關注市政府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情況,確保政理 論 探 討府稅費返還用于歸還貸款本息。
(二) 高度關注借款企業和擔保單位的生產經營、財務和現金流狀況,密切關注企業包括企業水、電、氣變動等非財務信息,判斷其是否能夠依舊保持正常訂單和生產。如發現借款人不能持續經營,就要抓住其資產尚未流失的時機,迅速利用其現有資產如存貨、土地使用權、短期投資、固定資產等抵償貸款。密切關注擔保人的誠信和履約情況; 為防止企業和擔保單位逃廢銀行債務,信貸經營人員應及時通過各種途徑掌握企業股東個人資產情況,爭取追加其個人資產抵押;同時應積極采取多項措施,促使授信敞口有所下降。
(三) 逐步化解存量擔保圈貸款風險,降低存量擔保圈風險敞口、減少損失,對形成擔保圈風險的主要保證關系進行切割,追加有效的抵( 質) 押品,加大對重要資產的監控。將保證類流動資金貸款置換為貿易融資等產品或采用動產質押。為避免擔保圈風險惡化引發連鎖反應,可考慮暫時延續存量保證擔保類信貸業務原有授信條件。
(四) 關注企業或有負債質態,企業對外擔保可能存在一定的代償風險,需密切關注擔保鏈形成的風險狀況,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關注其他債權人對涉及擔保鏈企業的處置方案及進展情況,如其他債權人采取法律措施、實質性收回、增加抵押、質押等,應及時做好預判和采取對應措施,及時調整信貸策略。
(五) 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企業通過非正常交易抽逃資金,取得企業不增加對外擔保和對外投資的承諾,防止企業過度負債和代償能力變化。對于授信到期 30 天后仍然無法歸還貸款、或涉及民間高利借貸、或對銀行加快授信回收的要求態度不明朗不配合的企業,應在強化授信管理工作的同時,還要同步啟動強制回收。
(六) 各金融機構一般都有不良率要求,基層信貸人員往往會用到期轉貸、借新還舊等方式,將歸入次級類、可疑類的貸款歸入關注類甚至正常類,以降低不良貸款率及賬面風險,從而貸款分類很難完全反映不良資產真實情況。因此,信貸風險管理人員應注重提高貸款分類準確性和掌握資產質量真實性,把握風險暴露的金額和時間點避免引發新的風險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