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廉潔資管 - 詳細內(nèi)容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
生活之中,很多事情皆有其趣。如果適度求之,則能樂在其中,涵養(yǎng)品格。倘若欲望太盛,嗜求太多,便會失去趣味,乃至走上它途。
清散文家吳敏樹寫有《說釣》一文,闡述了釣魚與趣味的關系。不釣大小,只求其趣,這才是真正的釣者。然而很多人釣魚時心里老是想“得大魚焉”,勞心瘁神,弄得“手倦足疲”“腹饑思食甚”,其根本在于悟“趣”未徹底,沒有真正得到“趣”。
“趣”是一種不被物役的適度,一種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倘若唯大是逐,貪大求多,非大不取,便會失去趣味,乃至迷失自我。吳敏樹把釣魚和做官作比較,“若其進于禮部,吏于天官,是得魚之大,吾方數(shù)數(shù)釣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勞神僥幸之門,忍苦風塵之路,終身無滿意時,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歸來而博妻孥之一笑,豈可得耶?”這段話深刻地告訴我們,唯魚之求,不釣大小,只求其趣;唯功名之求,不求功名大小,只求為民造福。一個為官者,只有求獲己心,不必執(zhí)迷于“欲”,保持廉潔的自覺,方得人生趣味。
人生貴在有真趣。“悠長之趣,不得于濃釅,而得于啜菽飲水;惆恨之懷,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調(diào)絲。故知濃處味常短,淡中趣獨真也。”好一個濃處味短、淡中趣真!它告訴我們:生活有趣味,不在錦衣玉食,渴求過多;而在粗茶淡飯,知進知止。一旦追求濃烈,必然過于油膩,也就失去了淡雅舒緩、清風明月,何談趣味?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如此說“趣”。可見,趣并不好求。堅持有守有為、明進知止,不釣大小、唯求適度,成為一位“會心者”,才能知趣得趣。
人能以物寄情,但不能太過癡迷留戀。蘇軾在《寶繪堂記》中寫道:“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就拿釣魚來說,倘若留意于物,釣到一條大魚還想著更大的,人為物役、心為形累,就不會有樂趣。而寓意于物,不論是琴棋書畫,還是梅蘭竹菊,都可以寄托情感、發(fā)掘旨趣、收獲安寧,這就是真趣味,也必然會深得生活之美、靈魂之樂。
“政者,正也。”對為官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有真趣,保持適度,清廉有節(jié),不戚戚于名利,不汲汲于得失,不戀戀于大小。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少數(shù)領導干部身陷物欲,不能自拔,失去共產(chǎn)黨人應有的趣味。有的管不住自己的愛好,為了所謂的“雅好”大肆受賄,譬如“玉癡省長”倪發(fā)科、“蘭花局長”周華清等;還有的總想著當大官,為了升遷不擇手段,搞買官賣官那一套。諸如此類,欲望過重,嗜求太盛,難免會走上歧途,乃至不歸路。
“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覺最上乘也。”不失赤子,不忘初心,不改初衷,自然深得趣味。每名共產(chǎn)黨員只有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那樣,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提高不想腐的自覺,用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引領社會風尚。(桑林峰)